高职学生素质与能力结构及培养途径研究 仇大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重庆 401331)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视发展高职教育,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的推动下,高职教育改革方兴未艾。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和培养方式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研究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结构及培养途径有重要意义。 现代教育以培养独立、自主、全面、和谐,创新的主体人为基本目标,传统教育重教轻育,难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目前,高职教育模式正处于探索之中,高职教育似乎又在走向急功近利的误区,只重视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重视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培养高职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符合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二,高职学生成材愿望强烈。高职教育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具有很强的经济属性,而社会处在激烈的竞争时代,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渴望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第三,高职院校对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重视程度较低。不少高职院校片面理解二课堂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二课堂丰富的育人功能,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人员配备、设施配置、政策制定等方面都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第四,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系统规划。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缺乏系统性的活动方案及培养目标,成为学生、班级、系部自发性活动,人、财、物没有保障,育人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人的素质构成及高低是能力水平的基础,素质是能力的前提条件,能力是素质的结果和根本。 关于素质这一概念,心理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解释。心理学学者认为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特点,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教育理论界的学者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素质既包括先天遗传特征,又包括后天习得的素养。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结构有多种分类法,本文基于教育的角度,将素质分成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专业素质。 自然素质指人的自然属性,如身高、体重、健康、天赋等,这些属性受遗传、生活环境、教育等因素影响。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心理素质。学者认为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是个性心理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综合表现;心理素质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 这些学者的解释虽然都不一样,但都认同后天环境和教育对心理素质的影响。专业素质是人实践本质的反应,是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专业技能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能力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知识、技能等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能量,是复杂结构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人之间的心理特性差异很大,那些能成功地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性才称作能力。分析能力的结构,对于理解能力的本质和制定能力培养方案有重要意义。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根据人们完成任务的相关因素,提出能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一般因素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都需要的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特殊因素是指对某些专业领域的活动中有特殊意义,并在其中显现出来的能力,也就是专业能力。 环境和教育作为能力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的能力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活动才能得到发展。能力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的能力水平与他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是提高能力的必要条件。 美国劳工部提出劳动者应具备三种素质和五种能力。三种素质包括基本技能、思维能力、个人品质,五种能力包括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运用特种技术的能力。美国劳工部提出的素质与能力结构是对一个劳动者适应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一些学者与专家研究了不同群体的素质构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师生心理素质结构包括社会适应素质、自我完善素质、职业性格素质、能力素质、人际管理素质和再生素质等六个方面的素质。其中,每个素质又各自包括若干心理品质。专家提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的自我概念、敬业与责任感、关爱与合作精神、智慧与创造力、实践与生存力、耐挫与坚持力。我国台湾学者黄光国认为,现代社会中高素质的个体应具备如下特征自律的道德情操,适应性的认知及行为能力,追求卓越的动机,均衡的价值体系,统整的自我规约系统,豁达的人生观。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以及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其特殊性。 第一,培养高技能人才。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教育部强调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第二,培养的模式或手段不同。高职教育价值取向明确,市场需求主导专业设置;岗位能力要求决定教学设计;工学结合强化学生技能水平;双师队伍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高职教育弱化专业理论教学,强调专业技能培养的实习实训活动。 第三,高职学生心理复杂。高职学生从最后一个高考录取批次中录取,学生分数低。分数仅仅是表象,低分数背后隐藏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问题。这些学生主要来自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容易形成复杂及矛盾的心理状态。成功意识强烈,但学习能力较差;强烈的自尊心和强烈的自卑心交织在一起。 管理学家认为,不同层次的从业者,对决策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要求存在差异,管理者要求具有较强决策能力;操作人员要求较强的动手能力。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培养一线操作人员,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但是不能把“高技能”作为高职教育唯一目标,应该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起点,把职业技能培训、个性发展、人格完善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适应社会需求。 高职学生的素质是由多方面构成的,专业素质只是最基本的素质,但不是全部。高职学生要适应社会和专业工作的需要,必须具备综合素质。 (1)专业素质 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发挥专业能力,胜任工作的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是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 (2)吃苦耐劳和敬业的品质 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无法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敬业的精神可以弥补专业方面的不足,提高就业竞争力 (3)团队合作品质 现代经营活动,往往很难独立完成,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4)强壮的体格和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一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要求。 后三项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 如同专业素质一样,高职学生应包括多种综合能力。 (1)专业技能 这是高职学生最基本的能力,也是高职教育最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技能水平决定高职毕业就业竞争能力最主要的因素。 (2)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这是人工作和学习最基本的能力。 (3)学习与阅读能力 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变化快,学习与阅读能力有助于接收新的信息和对信息的认识。 (4)沟通能力与适应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与适应能力,才能与不同人打交道,才能适应不同的环境。 (5) 管理能力 管理不仅是管理人,也可能管理物、活动,高职学生也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 (6)创造能力 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 后五项能力属于人的基本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分成两个方面。一是适应专门职业要求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和目标,也是第一课堂的主要内容。二是适应社会环境和满足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而第二课堂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培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平台。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基本素质和能力与专业素质和能力相比,前者比后者更重要。首先。技能的获得途径很多,并非只有学校教育。其次,对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随职业变化而变化。最后,基本素质和能力获得要通过长期的教育或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才能形成,短期培训难以取得。 如果高职院校仅仅只注重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必然影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 学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主体,二课堂活动灵活多样,如文娱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竞选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开办模拟公司、职业生涯规划、辩论赛、主题演讲等活动,能够充分发挥二课堂的各种功能。学院规划和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引导功能;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都需要与人合作完成,具有激励和凝聚的功能;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身体、健全了心智、提高了自信心、加强了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具有培养功能;学生自觉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具有自我教育的功能;参与社会实践,让社会了解学生、了解了学校,具有宣传功能。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不仅仅要具有专业素质和能力,更要具备基本素质与能力,而两个课堂为两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 赵元,吕梁. 高职高专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文化系的第二课堂教学[J]. 中国大学教学,2009,(6)80~81. [3] 徐可心,郭臣军,李鹏.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研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2009,(2)128.www.chenxi1.top
成都证件制作,成都刻章,成都各种证件制作,成都证书定制,成都哪里可以制作证件,成都证件快速制作,哪里可以证件制作,本地证件制作,本地证书制作https://www.chenxi1.top/